全面解析:笔电、面板、半导体缺货爆订单!谁能填补巨大产能空缺

  浏览量2024-06-09 作者: 轨道交通

  8月24日,美国知名的《消费者报导》杂志(Consumer Reports)刊出了一篇有趣的报导,标题是「如何在大缺货潮中,抢到一台笔电」。一向年年降价,被视为成熟产品的笔记型计算机,现在却是美国家长疯狂抢购的商品。

  8月底正是美国放完暑假「Back to school」返校销售旺季,因为疫情,许多学生必须在家上课,家长却根本买不到学生用的计算机,「大部分产品根本就买不到,就算能订,也要2到3个月才会送到。」文章如此形容。

  「打印机、麦克风、路由器、网络摄影机、计算机荧幕,这些都缺。」《消费者报导》文章中写道,现在不管是游戏机、电视,还是笔电,每个人都想买,但要买到这么多东西,就像黑色星期五消费旺季一样困难;现在,连电竞椅都成了热卖商品。

  10月24日,美国亚马逊显示,宏碁15.6吋的Chromebook,要等到11月17日才有现货;同样在亚马逊网站上,华硕的Chromebook,不是缺货,就是库存只剩个位数,情况依旧严重。

  电子科技类产品缺货潮,像蝴蝶效应一样,跨越太平洋,影响在台湾地区的电子产品产业链。一场因疫情激发出来的消费潮正在爆发,许多台湾地区老牌高科技公司,上半年担心业绩惨兮兮,下半年却是担心业绩做不完。影响之大,让台湾地区下半年出口极为强劲,台币汇率居高不下。

  这股热潮还没结束,今年10月起,产业界最热门的关键字叫「涨价」,因为严重缺货,早已让供应链大乱,从笔电开始,到相关的半导体供应链,谁能成功涨价,不只今年大赚,明年毛利跟股价都有机会挑战新高。

  不过,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这波缺的都是相对成熟的电子科技类产品。「以前的需求量如果是1百,现在要的数量就是2百,但我们拿到的零件只能增加到130。」一位笔电厂采购人员观察,原本笔电厂商在当地都有一个月的库存,「在海上漂的(指货柜),还有1个月」,1个月的库存在代工厂,现在笔电库存几乎用完,就连代工厂的成品也只够不到一个星期的订单量。

  一位采购人员分析,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缺货,是因为年初疫情发生之后,让整个供应链呈现「断链」的状态。第一波冲击来自封城,他观察,今年初原本供应链预期需求大减,上半年对供应链下的订单并不多,当下半年急单涌入后,像芯片等半导体产品,生产周期长,不可能马上大量供货。

  其次,复工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。在大陆一家厂商要复工,有多少员工能回来上班,需要官方审批,「走了4百个员工,可能只回来2百个」;而怎么让员工回到厂区,也是问题,「跨省交通被阻断,火车也不通」,最后的解决办法是用巴士把员工载到两省交界,员工下车走过省界,再换乘另一部巴士回厂,「到工厂还要再隔离14天」。

  在这种情况下遇到急单,问题更为复杂。她举例,现在要找零组件厂加订单,对方还要看供应商能不能超额供应,有没有多余的设备机台、人力可不可能加工;少一两个要素,都不可能供货。

  但是由于疫情,光是让货物通关,速度就比过去慢,物流也大受影响,「原本大陆到台湾地区的船运,一个星期可以到,现在要4个星期」。改走空运?「货机也因为航班大减,班次大幅度减少」,加大供货,物流是很大的考验。

  目前缺货的重灾区,集中在半导体领域。一位采购人员透露,象是一些国外大厂生产的电源控制IC,交货期已拉长到26周,甚至34周,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有货。

  10月初,美国政府对中芯实施制裁,再一次扰动供应链。一位半导体公司高层观察,中芯是全球第四大8吋晶圆产能的拥有者,「中芯今年的资本支出是去年营业额的两倍,远高于业界资本支出占营收2到5成的水平,让美国政府怀疑中芯就是由大陆政府支持。」

  在中芯投片风险大增,美商芯片大厂因此跑来台湾地区抢晶圆产能;业界传出,美国高通就向台积电要多增加2万多片产能。「现在不只8吋满,12吋也很满。」一位半导体厂高层透露,「跟谁讲都没有产能。」

  目前,晶圆厂和封测厂是有次序的调价,「以前有大单,就会有Rebate(打折),现在都没有了。」封测产业的人偷偷表示,「难做的单,低毛利的单,就不做或晚点做。」但最紧缺的打线制程(Wired bonding),需求缺口极大,供应链传出,明年1月1日开始,打线封装制程将涨价,涨幅达2到3成。

  宏碁董事长陈俊圣 (左二)10 月底公开表示,笔电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目前并没改变(图片来自:陈俊松摄)

  再往下盘点,「现在最缺的IC,是电源控制或电源管理IC。」业界的人偷偷表示,过去,这是一颗价格零点零零几元台币计算的零组件,也是晶圆厂比较没有兴趣做的低毛利产品。此外,各式驱动IC大缺货、USB控制IC,甚至连键盘用的控制IC目前都缺货,少了这些零组件,笔电和荧幕都无法出货。

  「明年到底要怎么涨?」记者正常采访一位晶圆代工厂高层,他只表示:「我们也在看,这一波是景气循环,还是结构性造成的缺货。」他解释,由于毛利率太低,他不认为会有人大幅扩张产能,「现在一座0.18以下的微米制程5万片的8吋厂,要投资20亿美元,折旧分6年摊提,一年折旧就要2亿7千5百万美元」;如果一片晶圆可以卖5百美元,一年也只能做3亿美元生意。「营业额跟折旧差不多,这还没算薪水跟材料成本,一投资就赔钱,你说,董事会会同意吗?」但是,三星计划提高自动化增加8吋产能,台积电2018年也在南科增建新厂,世界先进买下新加坡8吋厂,8吋产能其实是持续增加。

  他观察,晶圆厂倾向渐进式的平衡,看价量在哪里达到平衡,或是看哪些厂商,愿意跟晶圆代工厂签长约。但他也透露,目前5G手机电源IC消耗的晶圆面积,是4G的2.5倍,电动车也要消耗大量的电源管理IC,把这一些因素列入考虑,明年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的情况,恐怕难以解除。目前,联电、世界先进、力积电,都传出明年有涨价计划,这也将连带加大驱动IC、电源管理IC等零组件的涨价压力。

  疫情加速数位转型,让远距工作、 教学用的笔电等出现短缺(图片来自:彭世杰摄)

  今年初韩厂退出LCD制造是关键,现在台湾地区是IT用面板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地区,在笔电用荧幕全球市占率达到42%,比南韩的4成还高。谢勤益认为,这一波是提前消化年底的销售潮,旺季能持续到年底;台湾地区面板双虎今年下半年都会交出十分好的获利成绩单。但若韩厂想回来分一杯羹,像LG就延后一年关闭部分LCD面板产线季会不会供过于求,还有疑虑。

  此外,这一波涨价潮也从科技业扩大到传统产业。为满足美国迅速复工后的零组件需求,货柜、空运报价接连翻涨。根据英国航运市场咨询机构德鲁里(Drewry)于10月15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货柜运价指数,每40呎柜运价达到2586美元,已经较去年9月的1千2百美元上涨1倍。

  承揽业者指出,主因在于过去几年全球海运业未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,大规模进行整并减舱和船只更新改装,而今年上半年更认为全球需求复苏不易,纷纷缩减航次。想不到,5月以后不但防疫物资和电商需求反弹,工厂复工补库存的急单也如雪片般飞来,尤以亚洲至美西、美东的跨太平洋航线供应最紧迫;但在运力调节短期无法纾解的情况下,「现在客户都有心理上的准备,运费贵就算了,重点是还不一定抢得到舱位!」

  塑化原料也因类似逻辑,市场在第3季出现非预期的价格持续上涨。业者指出,疫情原来压抑了相关需求,加上油价下挫,上半年同业多半都降低稼动,以消化库存度过谷底;但下半年开始各国纷纷推出振兴经济方案、扩大基本的建设,带动塑化产品的消费,再加上8月美国路州、德州等石化重镇受飓风冲击减产,因此像大多数都用在建材和家电的PVC、ABS等产品,以及做为鞋材的EVA,报价都自9月起出现反弹。以10月15日的报价相较今年初,PVC和ABS都已分别上涨26%及36%,包装和医疗用途的PE也涨了不少。

  如今又处于第4季塑化旺季,业者透露,现在几乎是只要「有开价、能出货」,就一定有人买。但随着原来在第3季岁修的产能,已逐渐重回供给行列,市场激情能不能延续到明年农历年后,业者较为保留。

  疫情让供应链供应能力受到干扰,却又刺激出大量需求,导致连海运费率都上涨超过1倍(图片来自:陈俊松摄)

  「这一波能好多久?」许多人在问,「这波是景气循环造成的缺货,还是结构问题造成的缺货?」前者只会造就短期的急单,没人会为此扩产,后者却会带来长期的商机。

  科技产业能不能好到明年,可以借鉴国际半导体协会9月22日公布的最新分析。半导体协会指出,笔记型计算机的荣景可望持续到明年,接下来几个月,今年受创严重的智能型手机和汽车产业,也会跟着好转;此外,虽然存储器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因为云端服务器订单减少下滑,但明年初可望出现反弹,资料中心和PC成了后疫情时代中,最不受影响的两大产品。

  半导体协会也预期,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明年将成长6%,半导体设备市场明年也将因存储器市况复甦,规模成长9%。这些数字都预期明年科技业仍将维持成长。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也表示:「明年的经济会比今年好。」

  在数位转型的浪潮下,笔电的需求至少会维持到明年第2季,半导体供应短缺,也将随着手机、电动车的需求回温,变成愈来愈常见的问题。接下来,谁能继续拥有涨价的本事,谁才能掌握「今年赚快钱,明年赚大钱」的新机会。

上一篇: 格力工业装备新品发布会召开

下一篇:【48812】1200V50A直流电源做工精巧 售后完善 产品精美 质量安稳